【“齿”道匠心 “博”展华章】田艾专访 | 用仁爱、专注、从容、学识,助患者重获灿烂笑容

日期:2023-09-28       编辑:宣传科 唐玲

“不负患者的信任与托付,用责任心,细心,诚心和进取心,做一位有温度的口腔医生。”

——田艾

田 艾

  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口腔修复种植科副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贵州省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口腔修复专委会常务委员,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中国分会会员。2014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博士毕业(八年制,本硕博连读);2014-2016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工作;2015年,在北京种植研究中心“BITC种植教育培训周”学习;2018-2019年,为美国Loma Linda大学牙学院访问学者,同期参加美国牙科种植学会认证的口腔种植大师课程(AAID MaxiCourses),并于LomaLinda医学院种植中心临床观摩。

  擅长前牙全瓷美学修复、微创美容修复、数字化口腔种植与修复、牙周修复联合治疗、全牙列重度磨耗的咬合重建修复、BPS生物功能吸附性义齿修复、疑难病例的MDT多学科协作治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2篇,副主编专著一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组织工程与骨免疫机制研究。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口腔种植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她始终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诚挚的爱心、无私的情怀,诠释着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信念,将满腔热血倾注于自己钟爱的口腔卫生事业。她就是今天专栏主角——田艾。

01用心用情

做有温度的口腔医生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位医者的使命,具备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才能成为患者信任的好医生。在她看来“责任心是医生的底色”,身为修复医生最大的责任就是利用自身所学,解决患者的口腔难题。

  医生不仅需要学习钻研前沿理论、博览专业书籍、更新科研文献,还要大量整理病例资料,不断提升各项临床诊疗技术。这份坚持与热爱,让她在日复一日的磨练中,得到了成长。

她始终坚定医者初心,诚心地对待每位患者,认真地倾听患者述求,耐心地沟通治疗细节,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让口腔修复诊疗变得更加有温度。除此以外,她还建立了工作微信号,利用下班时间通过微信服务患者,方便复诊患者的治疗后随访,成为了患者口腔科普与口腔健康咨询的窗口。正是工作上的用心用情,使她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称赞,也收获了很多忠实的患友。不少患者不仅自己看牙,还拉着家人和身边的朋友“组团”来看牙,也有患者养成了定期复查的好习惯,成了每年见面的老朋友。

02以身作则,一起成长

成为学生职业启蒙的引路人

   “与学生一路同行、共同成长”是她的师者初心。她希望,能成为学生的后盾,在学生迷惑时给予引导与鼓励。

  她不仅是临床一线的医生,也是修复专业的带教老师。在学生眼中,上班她是严苛的田老师,下班后她则是爱聊天的大姐姐。工作中,她始终要求学生有自己的分析,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闲暇时,她喜欢与学生坐在一起交流工作经验,听听大家的疑惑与病例反思。

她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临床诊疗思维、实践操作、医患沟通、患者管理等多方面能力。同时,作为口腔修复教研室的老师,她常用自己扎实的教学能力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曾获贵州医科大学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及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学创新比赛二等奖等奖项。

03保持敬畏,终身学习

坚守医者的使命

  她常说:“医生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口腔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快速发展,数字化设计/制作、光学扫描、CT、核磁、3D打印等不断涌现,一个优秀的口腔医生,要有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永远跟随学科最前沿,才能常学常新。保持敬畏,终身学习,才能不愧我们身上的一袭白袍。”

2006年入读华西口腔,八年制的本硕博连读为她奠定了扎实的口腔理论知识与规范的操作技术基础。2014年毕业后,先后入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与医学院,对口腔专业的热爱让她一路成长。2018-2019年赴美国LomaLinda大学口腔研究中心访问学习,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她拓宽了眼界,接触和学习到了更新的知识和技能,也为她注入了更多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Baidu
sogou